《拳台上的浮沉录》
江南的梅雨总是来得突然,淅淅沥沥地敲打着铁皮屋檐。在这般阴郁的天气里,我常想起那个在泥泞中挥拳的身影——邹市明。他的故事,恰似这江南的天气,时而暴雨倾盆,时而云开见日。
黔地多山,山民多倔。少年时的邹市明,便在这群山褶皱里,用拳头凿开了一条通往世界的路。彼时的训练场,不过是块被雨水冲刷得坑洼不平的黄土地,围墙上的石灰剥落得如同老人残缺的牙齿。他却将沙袋打得砰砰作响,汗水混着雨水渗进泥土,竟在这贫瘠之地浇灌出了拳王的种子。
零八年京城那场盛会,当五星红旗在拳台上升起时,这个曾经连运动鞋都买不起的山里娃,用金腰带勒住了命运的咽喉。四年后伦敦的卫冕之战,更教人想起《史记》里\"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\"的豪杰。所谓\"中国洛奇\",倒不如说是当代的\"搏虎冯妇\"——只不过他搏击的是命运的猛虎。
荣华富贵来得太快,像盛夏的暴雨灌进旱地。代言合约雪片般飞来,两亿身价的传闻甚嚣尘上。其妻冉氏,北庠高材,自诩商界木兰,在黄浦江畔掷万金开拳馆。殊不知游客但见江枫渔火,哪识拳击滋味?其后连投十六家企业,竟如石沉大海,二亿资财化作南柯一梦。市井闲人嚼舌:此妇持家,犹如稚子抱金过市。
最是耐人寻味的,是那番\"粒粒皆辛苦\"的训子之言。前脚刚教小儿珍惜父亲血汗,后脚便送其习西洋马术。这般言行相悖,倒教人想起《儒林外史》里严监生点两根灯草的掌故。网络看客们举着道德的量尺,却量不尽这浮世绘里的世态炎凉。
当四旬拳王宣布复出时,拳套上的皮革已泛起岁月的包浆。医学报告上的警示红字,比任何对手的重拳都更教人胆寒。有人说这是穷途末路的赌注,我却看见《铸剑》里\"三首俱烂\"的决绝。他的每一记刺拳,都在叩击着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。
暮色渐浓,雨住云收。这出人生大戏尚未终场,拳台上的老将仍在与命运周旋。愿他如精卫填海,以恒心克万难;似愚公移山,凭毅力开新天。当晨光再次穿透云层时,且看这位生活的拳手,如何打出漂亮的组合拳。